谈到汽车品牌,大家都比较关注2023年的汽车为什么会降价,有朋友问2023年汽车会降价吗?此外,还有朋友想问等等党永不言败 2023年买车更便宜?油电价格战打响!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为您详细讲解特斯拉汽车2023降价最新消息,接下来跟随我一起来看看特斯拉2023预售款吧!
汽车品牌集体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以来,汽车却忽然出现了下降的势头。最开始,新能源汽车界的佼佼者特斯拉以创纪录的给了行业当头一棒;紧接着随着东风的一声炮响,30多个汽车品牌都纷纷下场参与了这场汽车价格战之中,力度之大,品牌规模之多,实属罕见。
而且在这次降价的汽车品牌之中,不乏曾被国人捧得高高在上的奔驰、奥迪、宝马等高端汽车品牌。
有人认为,这次启消汽车品牌的行动,虽然让汽车厂商取得了短期内的销量,但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信誉、拉低了品牌的,也玩崩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格体系。经此一役,很多保值的高端汽车品牌,将不再和以前那样保值。
但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次汽车行业的,其实很多品牌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站在汽车厂商的角度来说,如果其他车企都开启了降价,那么没有降价的汽车品牌销量一定会因此受影响,加剧库存车的风险,所以其他汽车厂商不得不跟上降价的脚步。
有消息称,2023年的这次汽车会在今年4月份或者7月份结束。很多还未买车或者换车的朋友担心,这次汽车大减价后,今后会不会迎来“涨价潮”呢?
对此我们认为,今后涨价潮出现的概率会非常小,接下来笔者从3个方面告诉大家答案。
第一个方面:汽车行业低迷是大势所趋。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这些年有经济能力买车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已经全款或者买了汽车,那些还没买的,基本上也孙旁迟处于没钱买或者没意愿购买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近几年持续低迷,甚至出现了“强者越强、弱者更弱”的竞争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这就意味着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很难有提升,因而汽车涨价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方面:见识到汽车高利润后,消费者不愿意再傻乎乎“被割韭菜”。
在经历了这次汽车价格“集体跳水”后,很多老百姓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车子原来都买贵了。并且,很多汽车都是换了一个壳,三大件都没变,就敢卖出更高的价格,实在是拿消费者当猴耍。
在了解了汽车价格背后的黑则李暗和猫腻后,很多老百姓当然不愿意再花高价买车,这是肯定的。
第三个方面: 汽车行业越来越激烈,涨价不太可能。
最近几年,各行各业内卷加剧,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汽车品牌都在艰难求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强硬的科技力量支持,涨价只会引来消费者的反感而不是支持,所以今后汽车品牌不会轻易搞“涨价逼单”。
2023年对于汽车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外来的和尚“特斯拉”率先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旗下两种车型ModelY和Model3纷纷降价,Model3价格甚至降至23万元以下。这一记重锤,对于国内的燃油车市场无疑是一大!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接孩子2023年全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含PHEV)渗透率接近28%,而12月份已经高达29.5%,呈现明显的逐渐走高态势。其中12月份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高达5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2.8%;
新能源渗透率是什么意思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意思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简单来说,2023年的时候,国内销售的汽车之中有将近30%已经被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而这个数据在2023年初连10%都不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之风越来愈烈!根据乘联会专家团队最新预测,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保守估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6%,可以说燃油车的市场正在被逐步压缩!
作为新能源20-40万元汽车销售的主力军之一特斯拉降价无疑打了国内中端B级车的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七月羡胡份即将来临的“国六B标准”让更多燃油车厂房真的是欲哭无泪;当然即使如此,燃油车市场也不至于一下子跌入谷底,唯含真正让国内汽车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则是近期宣布大幅降价的东风汽车,其旗下的法系B级车C6共创版由指导价211900元直接降至121900元,降价幅度达到了惊人的9万元,将一辆标准B级车的价格直接杀进了主流A级车的价格区间,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杀疯了!
而继东风汽车掀桌子之后,其他车企也陆续进场参战,就连一向傲娇的日系车也纷纷降价促销,截至到3月10月,国内参与降价的汽车品牌已经超过30个品牌,甚至连一向傲娇的奔驰和宝马,都被卷入战争之中,以往加价提车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那么现在降价的车企,过段时间后会报复性的增长回来吗?在我看来,这个概率基本为零,即使有涨,也不可能报复性,最多在现在的基础上略微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一台汽车一旦降到某一个价格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如果再涨价,大概率会没有人再去买这台车,这也是本次各大车企大幅降价的噱头很足,但整体车型有限的原因(主要是销售较差的车型),剩下的车型虽然也降价但降价幅度都不大,毕竟车企也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一味的降价促销无异于饮鸩止渴。
二是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已现:以特斯拉为首的车企纷纷降价,这对燃油车而言意味着竞争加剧与生死存亡之战,兄山拦特别是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近日表示,特斯拉有明确的计划,准备交付一款制造成本仅为Model 3轿车一半的小型汽车。据估算,特斯拉新车可能在两万美元左右,这有可能带动电车行业再次重构价格体系。届时燃油车要么迅速转产新能源汽车,要么大幅降价应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就好比手机市场的苹果,一旦苹果推出几款2000-4000价位的手机,国内该价位区间的手机无疑将是一片哀嚎。
虽然今年汽车企业的价格杀疯了,但对于购车的百姓来讲无异于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让百姓享受到真的利益,如果汽车这股风吹到房地产市场,那才是真的欢天又喜地!
To buy or not to buy?这是摆在2023年打算买车的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像极了莎翁笔下哈姆雷特王子的境遇,而这种境遇源自今年年初车企从涨价到降价的瞬间反转。
从去年年底开始吆喝“锁单保补贴,年后涨价”,就当完成新年倒数,车企陆续发布涨价海报后,特斯拉官宣降价的石头,直接激起了千层浪,刚宣布涨价的车企转眼又晒出降价的海报,而且比之前补贴后还便宜。甚至,在教授正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宁德时代也宣布加入战斗。
所以问题来了,2023年,买新能源车是趁现在降价早下手,还是做等等党享受最终的胜利?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今年都会更便宜吗?
提到价格战,必定是一场群体行为,所以自特斯拉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算是拉开这场价格战的序幕,接着便是各品牌的“一呼百应”,也顾不了新年前才刚宣布完涨价。
其中,TO问界M5 EV和M7的幅度达3万元,也是继特斯拉后首个降价的自主新能源汽车;零跑C01推出5000元抵30000元的折扣活动;小鹏宣布了3.6万元的;极氪则是通过送车漆、补贴保险以及空气悬架降价实现“降价”;丰田bZ4X和日产ARIYA更是直接6万,相当于打了个7折和8折...
显然,前期这场价格战主要发生在20-30万元市场区间,因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就处于这个价位区间。
但随着比亚迪秦PLUS DM-i 2023年冠军版喊出9.98万起售;换上增程混动后的零跑C11变为15.98万起;吉利帝豪L Hi·P降价3万,这场价格战已经蔓延到10-20万市场区间,正在完成对主流消费者10-30万购车预算的覆盖。
虽然目前很多车企给出的话术是“限时”和“变相降价”,但大多数并没有给出期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有意实现同级别车型的“油电同价”。
或许有人会说:电动车电池成本那么高,占到整车成本30%~50%,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其他车企基本是卖一台亏一台,价格很难与燃油车看齐。
但教授想说,别忘了提升销量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更何况宁德时代已经在近日宣布加入到这场价格战。
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2023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将近50%,意味去年的过半的新能源车都是搭载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这时候,宁德时代推出了一个叫“ 锂矿返利 ” 的计划,签了这个计划的车企,宁德时代卖给它们的部分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结算,以目前碳酸锂大概44万元/吨来看,相当于腰斩一半还不止,这也让新能源车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并且,一边是电池厂的产能在疯狂扩张,另一边是车企自建电池产能,但2023年新能源销量却受各种原因影响放缓,这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电池价格也将回落。具体表现为,去年年底碳酸锂报价为59万元/吨,如今变为44万元/吨,下降超25%。
因此,可以预见,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车的价格会迎来下降。虽然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是为了份额而战,但随着动力电池成本明显下降,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相同,甚至比燃油车还要低。
那么,届时这场价格战是否会蔓延到燃油车领域呢?教授认为,大概率是避免不了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悉陪圆,当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实现同价之后,危险的只会是合资、豪华品牌的传统燃油车。
过去已经有多次例证。2023年,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是一路攻城略地,达到超47%,反观主流合资市场份额已经滑落至40%以下,豪华品牌亦是如此,除了稳定的BBA,二线豪华品牌出现大面积下滑。
还有今年发生的,在特斯拉使出降价大招后,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3天内收获3万辆订单,同时Model Y后睁塌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的交付时长也到2-5周;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亦如此,表示上市七天订单达32058辆。
这些都是因为,合资、豪华品牌曾经的品牌溢价,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甚乱好至上百年的历史积淀上的,这种积淀既包括各种灵人物和经典车型的,也包括了它们多年来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积累和口碑积累。
但如今切换到新能源赛道,主力购车人群也逐渐切换为年轻人,他们不再是唯品牌论,而是更加理性、客观。换句话说,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消费者便会更强调横向对比,也很自然会偏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或者是率先在新能源领域建立起品牌壁垒的产品。
合资、豪华品牌的基本盘将会受到冲击,它们也来到市场和利润的路口,保份额还是要利润,成了它们今年的必选题。
在教授看来,大多数车企都会选择“要份额不要利润”,毕竟在一个淘汰赛打响的市场,份额一定比利润更重要。所以,2023年的价格战,不仅发生在新能源车市场,还会蔓延到燃油车市场。
当然,以上还是教授的猜测, 是否会实现油电同价,合资和豪华品牌是否会以价换量都,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新能源和燃油车会更便宜,或者说更大。
至于要不要做等等党,教授还是那句话: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