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会自愈吗和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会自愈吗以及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会自愈吗
金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
金鱼身上有白絮物的话,是水质中含有对金鱼的有害物质,金鱼身上白絮物是组织溃烂所出现的症状,建议为金鱼换水,并且为鱼缸添加氧气以及过滤设备。
我养的金鱼怎么身上有白色絮状物,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传染其它的鱼啊!
你的金鱼患上了松鳞病,也叫立鳞病.最好把鱼缸放在有光照1-2小时的地方.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这样可减少疾病.
病原体是小型点状极毛杆菌。病鱼体表粗糙,鳞片向外竖起,基部水肿,积有少量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若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即可见鳞片基部有少量渗出液喷出,然后鳞片脱落。严重时,鳞片就像刺猬的毛,片片竖起,干枯松散,鳍基充血,腹部膨胀。防治方法:可选用庆大霉素3-5支,溶于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浓度2%的食盐水、浓度3%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1克呋喃西林,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过几天鱼儿就死了,求大神支支招,谢谢了
答:"鱼身上长的一层白色絮状物”是属于真菌引起的疾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水霉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可一旦爆发起来确实很不好对付。
发病原因:
这是由于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白色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白色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
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惠宏的特灭菌和百分之一的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以抑制霉菌的孳生。提高水温到32度,以抑制水霉的生长。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治疗中可将病鱼放人治疗缸中进行药浴,治疗缸中加人100-250ppm的尔马林中,治疗时间约0.5-1小时,注意观察病鱼的状况,一旦发现鱼只浮头或是串出水面要立即终止治疗。治疗中你会看见鱼身上的絮状物会渐渐的脱落,治疗结束后将鱼放回换掉大部分老水的原缸中,视鱼只的情况隔天或是隔两天再重复前面的治疗,直至痊愈。
鱼塘里面的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
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是得了水霉病,治疗方法:
1、当鱼发病时(也就是身体上长满了白色絮状物的时候)使用亚甲基蓝(杀菌消毒的作用),一次的用量为2-3g每立方米的池水,尽量遍布全池,两天一次,一共两次。或者1%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在其期间外加服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再次感染。
2、在鱼刚刚发病的时候可以在鱼缸中泼洒一些小苏打与二溴海因合剂来为鱼儿治疗,或者放入3%-5%的食盐水中浸洗鱼体5分钟,来治疗鱼儿的水霉病。
3、用水霉速清60ml/亩·米水体或硫醚沙星250ml/亩·米水体,遍布全池,每天一次,连用2天,之后隔一天再用碘力克200ml/亩·米水体全池泼洒。
水霉病的发生原因
首先是因为鱼身体表面受伤,在伤口愈合之前被水霉病菌感染,病菌在受伤处借助坏死的肌肉组织开始形成菌丝,菌丝向外生长,外形就跟棉絮一样的絮状物。
预防
1、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池子淤泥过多,过多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另外用适量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感染。
2、在捞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把鱼的身体弄伤了,用20mg/L的碘力克浸泡十几分钟即可。
3、如果无可避免的还是让鱼受伤了,应该及时给鱼进行身体消毒,可以用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涂抹鱼的表体,严重时可按照五到十万单位/公斤鱼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
金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放生盐能治疗好吗
应该是水霉病。水霉病又叫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节,多由于金鱼受伤,水霉菌侵入所引起。初期,受伤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并有红肿现象,后期伤口处伸出许多棉絮状灰白色菌丝并出现充血、坏死、溃烂。病鱼表现出烦躁不安,活动异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亡。
可以放盐,但要大粒盐不能是碘盐。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也可以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这两种药毒性大要掌握用量否则会导致金鱼死亡。
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平时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鱼身生出白色絮状物,怎么办?
黄梅季节金鱼身上有时会生出白色棉絮状的绒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弄清原因,同学们不妨做一次如下实验:用小团棉花从金鱼身上粘取少许絮状物,然后采用生物课上已学过的制作显微镜临时装片的方法做成一装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时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白色絮状物如同青霉的菌丝一样,细长而有分枝。再仔细观察,还能见到菌丝里有许许多多的孢子。其实,它也是一种真菌,叫做水霉菌。
水霉菌在闷热潮湿的黄梅天气,繁殖速度极快。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或在换水捞鱼时碰伤鱼体,水霉菌便得以乘虚而入。当水霉菌侵入伤口后,就大量吸取鱼体内的养分来营养自己并迅速繁殖生长。以后随着鱼体部分组织的坏死而逐渐侵入肌肉,向外长成绵絮状的菌丝。这是金鱼在黄梅季节里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称之为“水霉病”,或叫“霉肤病”、“白毛病”。那么可爱的小金鱼得了这种病,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大家能够做到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
1.由于水霉病是一种有较强传染性的皮肤病,因此当发现有患此病的金鱼时,首先要把病鱼捞出,使之与其他健康金鱼隔离饲养,并对健康金鱼进行一次淡盐水浴洗,则可避免蔓延传染。
2.若病鱼已成龄,则可用摄子夹住棉花轻轻除去鱼体上的水霉菌丝,然后再在患处涂上红药水。隔日一次,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3.浸洗病鱼。可在10千克水中溶解0.05克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是一种染色剂,在各地化学试剂商店均有出售)浸洗病鱼10分钟左右,并用棉球轻轻擦除菌丝。2~3次用药后即可见效。
4.水霉病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盐能有效杀灭水霉菌。因此,黄梅季节可在鱼缸内放入1/10000的微量食盐,则能起到很好的消毒和预防的效果。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处`理